當小孩越來越大,教養的難題已經漸漸體現
其實照顧一個孩子吃好穿好不難,但是要呵護他的心靈,又要幫助他走在正路上
有時候真的覺得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啊~
記得以前常常聽到「你這樣浪費食物,你知道非洲很多可憐的小孩沒有飯可以吃嗎?」
這句話的邏輯會套用在很多地方
「你有婆婆願意幫你帶孩子還不感恩,你知道無後援媽媽多辛苦嗎?有人幫要謝天謝地了」
「老公願意陪你去產檢就很好了,想當年我們都嘛是各自忙各自的,男人打拼事業哪有空理你」
「現在的工作雖然薪水不是太高,但是福利該有的都有、主管也很善待員工啊,你還有什麼好不滿?」
「你要知道人家的媳婦都嘛是住一起又幫忙付房貸,我肯讓你們小倆口在外面住根本是難得一見的好婆婆,你自己要知道孝順」
可能不見得每一個例子都舉得很好,但是我想表達的是
這些說法可能都是想要鼓勵當事人知足惜福,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但老實說,這種說法我聽了不但沒有覺得 嗯嗯我要知足
反而聽完更覺得......你覺得好是你家的事啊,我可以不要嗎?
知足常樂這句話也許是真的,但我不覺得用這種講話方式,會讓人想要進步或是快樂起來
有一次看到一個小兒科醫師的文章,裡面講到孩子不愛吃飯、浪費食物、老是剩一大堆怎麼辦?
其實你告訴他說非洲很多孩子沒飯吃你要珍惜,這樣是沒有用的
因為孩子不會因為聽到別人很辛苦很慘,就變得想要吃東西、珍惜食物
而是大人要改變方式,讓孩子覺得吃飯很開心、食物很美味,設法讓吃飯變得有吸引力
(那篇文章寫滿多的,但我只大概記得這樣)
最近在想,其實不只是孩子,大人好像也是一樣
壓力可能會使人成長,但那也是在「適度的壓力」之下
太多的壓力、你應該、哪像我以前、你已經很得祝福了....這些話語聽了之後似乎很難讓人覺得我要成長
反而每一次每一次都讓我心涼跟覺得自己快要被壓碎
記得小時候我最討厭的就是大人告訴我「你很聰明」
因為我有一個特殊兒的妹妹,而小時候父母吵架吵得很兇
每當父母吵架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同的長輩把我拉到角落
告訴我「你很聰明知道要怎麼做」「你很聰明要多幫忙爸爸媽媽」「你很聰明應該照顧妹妹」
但那時我也只是個國小的孩子呀?我到底是多聰明、多知道該怎麼做呢?
大人的事為什麼不是大人解決,要我一起承擔呢?
每一次有人說「你不是沒能力只是沒心」「你明明可以為什麼不幫忙」
對我來說都是很熟悉那種童年創傷的指控
為什麼我有能力就一定得做?
為什麼我聰明就一定得承擔?
為什麼能者一定要多勞?如果我真的做不到、不想做...可以嗎?
雖然我現在也已經有在上班賺錢,但是每次聽到別人說「哪個媽媽又上班又帶孩子很辛苦」
「某某媽媽生好多孩子也可以工作真厲害」
心裡就還是隱隱作痛,好像那段全職媽媽的時間在別人眼中真的很沒價值
這可能也是源於我自己的自卑想像吧
也許可能也沒有人這樣講
但是那種氛圍有時候真的快把我壓碎了
每一次當我好累好想放棄,好想自暴自棄的說「對,我就爛」
就回頭想想那個支持我走下去得夢想是什麼
幫自己畫美好的未來藍圖,那些「你該知足」不是我前進的動力
美好的畫像才是
每天每天都在努力,不要讓那些話語跟毒素留在我的心裡
每天每天都提醒自己,不要駐足了,趕快往夢想的畫像來前進吧
/// 阿映的育兒日記:http://s228587sarah.pixnet.net/blog
/// 追蹤ig・更多我的育兒生活:https://www.instagram.com/s228587sarah/?hl=zh-tw
/// [影片] 為什麼我成為部落客:http://yt1.piee.pw/PSGBF